妇女盆底手术后易患尿路感染得到证实

芝加哥罗耀拉大学斯特里奇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明一种新的评估盆底术后尿路感染的检测方法。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PLOS ONE PLOS ONE期刊上。

尿路感染是一种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据统计,美国每年用于尿路感染的治疗费用超过10亿美元。研究发现接受盆腔器官脱垂或尿失禁手术的妇女患尿路感染的风险较高。过去,临床医生由于缺乏有效的识别方法而忽略了术前预防和术后治疗,增加了患者在术后尿路感染的风险。

这项研究证实一些促进膀胱免疫系统功能的尿细菌和抗菌肽,有助于识别妇女在盆底手术后是否会出现尿路感染。

斯特里奇医学院的外科副教授、罗耀拉烧伤-休克和创伤研究所研究员、本次研究的主要作者凯瑟琳·德拉克女士认为,这项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改善针对妇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该研究通过对54位做过盆底手术的妇女所作的问卷调查,以及在她们麻醉手术当天从尿管获取的尿液样本进行DNA分子检测,揭示了尿细菌、抗菌肽与尿路感染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术前,13位参试者(24%)的尿培养呈阳性,其余41人(76%)的尿培养均呈阴性。其中,有10人(18.5%)在术后出现尿路感染的症状,而4人(7%)的术后尿培养仍呈阳性。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术后出现尿路感染症状的参试者,无论是尿细菌的种类,还是抗菌肽的数量与未做手术的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低的参试者,其尿细菌的种类更多,乳酸杆菌群更丰富,抗菌肽β-防御素-1的水平更高。

因此,进一步了解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膀胱细菌和抗菌肽的不同表达机制,有助于完善针对潜在的尿路感染发病人群的预防和治疗措施。